2021-11-09招标公告
健康科普文章
中医学对痔疮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
痔疮,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气血纵横所致的一种常见肛肠疾病。其形成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脏府虚弱气血亏虚、过度劳累、久坐久立、便秘及妊娠等因素有关。1、中医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医宗金鉴》云:“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同时刘完素也指出:“风湿邪热,攻于肠中浸淫肠里……久而不愈乃作痔。”可见风湿燥热是痔病形成的病因之一 。 (2)饮食不节 《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有关。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分食用辛辣饮食、暴饮暴食等因素更易导致痔疮的形成。 (3)脏腑虚弱,气血亏虚 《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堕,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提示痔病脏腑虚弱为本,而外感风湿、湿热内蕴则是痔之标。宋代窦汉卿指出“人生素不能饮酒亦患痔,脏虚故也”。《医宗金鉴》云:“久病咳嗽而生痔者”“久泻久痢而生痔者”,可见久泻久咳导致脏腑亏虚,而后致痔疮。 (4)情志失调 《薛氏医案》中明确指出“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气血浸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可见情志也是痔病形成的因素之一。 (5)过劳过逸,房事不节 《外科正宗》指出:“夫痔者……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俱能发痔。”《医宗金鉴》记载:“痔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热毒乘虚下注。” (6)其他因素 妊娠期间痔疮临床表现更容易加重。某些职业因素如驾驶员、教师等久坐也是重要病因。 综上所述,如《血证论》中所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魄门者,乃大肠之滞与各脏腑相连之义也。”指出痔疮的发病与脾、肺、肾、肝等脏腑相关,病因病机复杂,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痔疮的中医治疗 ① 一般治疗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注意肛门部位的卫生,经常使用温水清洗肛门预防肛周炎症,勤锻炼、多运动、增强免疫力等方法可预防痔疮的发生。加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注意下身保暖,常做提肛运动等。 ② 中药内治法 目前诸多学者将痔疮分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四种证型,针对不同证型给予辨证施治,脾虚气陷型给予补气健脾升陷固脱法,气滞血瘀型给予理气活血化瘀法,风伤肠络型给予祛风润燥清热凉血法,湿热下注型给予清热利湿止血法。有学者发现普济痔疮栓等治疗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③ 中药外治法 目前中医对于痔疮的外治方法有熏洗法、坐浴法、外敷法、栓剂法及注射法等。祖国医学认为中药外治法“具有驱逐邪毒、温通腠理、调和气血、涤除脓腐、清洁疮口”的作用,而外治法主要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为治疗关键点。有学者采用中药熏洗、中药坐浴治疗痔疮,结果表明中药坐浴治疗痔疮可提高治疗效果。 ④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痔病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甲乙经》指出:“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临床常用穴位有攒竹、龈交、长强、承山、三阴交、委中、肾腧、大肠腧、命门、气海、太冲等。
工程信息专人审核,确保项目真实性!
项目日发布600+,覆盖率全网领先!
300万+企业数据库覆盖甲方,设计院,施工方!
已注册,去登录
咨询电话:400-788-2018,解锁更多特权。
1、您查看的单位可能属于合作单位,需提交人工查询后提供联系方式;
2、由于系统匹配公司名称不准确,需提交人工查询;
3、可能由于访问人数过多,查询失败,请提交人工查询;
如果着急的请联系客服微信进行人工查询处理
咨询客服:400-788-2018,解锁更多免费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