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
“多亏了村里的帮助,我现在生活有了保障,心里也踏实多了。”村民潘大哥激动地说道。潘大哥是村里的残疾人,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党员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申请了相关补贴,还定期上门看望,帮忙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我们村以‘映山红’基层党建品牌为核心,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上坦村治理模式——‘四红’工作法,包括红色传承、红色网格、红色调解、红色服务。这‘四红’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村里的发展与进步。”坦洪乡上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云飞说道。
上坦村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基层治理模式,源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作为一个典型的乡村,上坦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基层治理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党支部决定从强化党组织领导入手,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动员全村力量,共同推动乡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映山红”精神成为了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核心力量。
红色传承:传承乡土文化 激发党员活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上坦村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尤其是潘漠华的革命事迹。村里通过举办潘漠华事迹展览、邀请专家讲述革命故事等活动,让村民们深刻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2****4年,上坦村累计开展相关红色文化活动1**$3场。
同时,上坦村深化红色基因,以“映山红”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创新运用“堡垒指数”和“先锋指数”的“双指数”考评体系?,全面激发党员活力。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我能为群众干什么?”主题,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环境整治等各类工作2**$3项。
上坦村通过党建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实现党员先锋作用与乡土精神传承的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红色网格:筑牢治理根基 强化党组织领导
在凝聚组织力量守护红色誓言方面,上坦村大力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网格建设。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网格化治理体系,真正做到“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通过红色网格建设,上坦村实现了服务全天候、全覆盖与零距离,村民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找到党员帮忙解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年轻党员小李就是红色网格中的一员。一天夜里,孤寡老人王奶奶突然身体不适,拨通了小李的电话。小李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王奶奶家,将她送往医院,悉心照顾。像小李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在红色网格中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红色调解:化解矛盾纠纷 提升治理水平
村民潘大爷和李大爷因为一块菜地的归属问题产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差点动起手来。村里的调解小组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小组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化解了矛盾。
上坦村一直致力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大力推进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化。在此基础上,为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村里精心打造了“红色调解”品牌,村两委广泛吸纳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以及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建起一支专业且极具公信力的调解队伍。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坦村借助“红色调解”这一有力武器,成功化解了大大小小矛盾纠纷达1***0余起,营造了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氛围,让村民们更加安心地生活和生产。
红色服务:传递温暖关怀 精准服务群众
上坦村组建了“红色服务”党员志愿队伍,重点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红色服务”党员志愿队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精准服务群众,让特殊群体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志愿者小董每天都会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让特殊群体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截至目前,“红色服务”党员志愿队伍爱心帮扶已累计惠及3***0余人次。
近年来,上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村庄如今焕然一新,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村里的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收入稳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文明乡风逐渐形成,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改变,都离不开“四红”工作法的有力推动。
未来,上坦村将以“四红”工作法为指引,持续绘就乡村治理的美丽新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