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
- 索引号
- 文??号无
- 来?源州生态环境局
- 公开日期2****5-0**$3-1**$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德钦县华盛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企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class="noselttqk" names="我局拟对德钦县华盛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dname="3e6dc93ffdaabfea8468258b38f48428">
】企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src="/images/tel88.png" />、德钦县鸿鑫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德钦县永芝河一、二级水电站1***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和云南鼎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class="noselttqk" names="和云南鼎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dname="7ea303ba7c51bd7c93d9595f1b04ce5b">
】企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src="/images/tel88.png" />《国高网G7****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宁蒗至香格里拉段(香格里拉段)施工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做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5年3月1**$3日-2****5年3月1**$3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7-8注册后查看9
传 真:0****7-8注册后查看1
通讯地址: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阳塘路2**$3号
邮编:6注册后查看9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评 机构 | 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德钦县永芝河一、二级水电站1***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输电线路途经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 德钦县永芝河一、二级水电站1***0kV送出线路工程输电线路途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项目代码:2****1-5注册后查看0-0**$3-0**$3-3注册后查看9。本项目新建1***0kV输电线路路径长约4**$3.9km,其中新设1***0kV单回架空线路路径长约3**$3.7km;新设1***0kV单回电缆线路路径长约6.2km。项目总投资约7****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3万元,占总投资的1.0**$3%。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避让措施 施工期临时占地及活动范围宜避开植被茂盛区域,尽量选用裸地、荒地等,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塔基定位应避开动物巢穴和主要觅食区域。合理规划施工季节和时间,尽量避让动物的繁殖期、迁徙期。建议线路塔基因地制宜,多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 (2)限定施工活动范围 施工过程中宜设置围栏、边界线(绳、桩)等,限定材料转运、设备安装和人员活动的范围,严格规范施工,以减轻生态扰动。 (3)控制施工临时占地 线路工程施工宜严格控制塔基施工区、电缆施工区、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面积。施工临时占地与塔基占地相结合,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面积。 (4)临时挡护措施 在施工临时堆场(堆土、石、渣、料等)周边,边坡坡脚、风蚀严重或有明确保护要求的扰动裸露地、暴雨集中或需控制雨水溅蚀的区域等,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水土流失影响,应进行临时挡护。临时拦挡宜选用装土(沙)的编织袋或草袋;临时苫盖或铺垫宜选用密目网、土工布或彩条布等。 (5)水土保持措施 塔基和排管施工涉及到土方开挖,应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雨期,并缩短土石方堆置时间,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必须严格限制在征地范围内;随挖、随填、随运、随夯,不留松土。加强施工期监控与管理,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场地选址时,应满足就近施工的原则;施工场地四侧设置围挡;施工过程中应勤撒水,防治扬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建筑垃圾,临时占地及时进行土地平整。 (6)动植物保护措施 对于工程对植被、动物、土壤的生态影响,应减少临时占地,限定施工活动范围。施工过程中宜设置围栏、边界线(绳、桩)等,限定材料转运、人员活动的范围,降低人为扰动。工程施工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从而减少对周边动植物的扰动。施工期严格划定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禁止破坏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 (7)土壤、水体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进行土地整治,临时占地恢复其原有的用地性质,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恢复。 2、施工噪声 为确保施工阶段噪声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单位须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作方式,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施工联络方式采用旗帜、无线电通信等方式,尽量不使用鸣笛等联络方式; (2)现场敷设电缆时,应轻装慢放,不得随意乱扔发出巨响; (3)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十五日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申报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计划。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5)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由施工单位公告当地居民。 3、施工扬尘 (1)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2)施工过程中,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3)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5)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6.施工废水 (1)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2)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3)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4)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设施处理。 (5)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地面水的排档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环境。 (6)施工过程要尽量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做好必要的截水沟和沉砂池,防止雨天水土流失。 (7)施工场地争取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同时,填土作业应尽量避开雨天。 (8)工程施工废水宜采用泥浆沉淀池、废水沉淀池等沉淀后回用。 (9)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推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崩塌。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加之施工活动周期较短,因此不会导致施工场地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4、施工固体废物 建设单位必须采取如下控制措施减少并降低施工垃圾对周围环境影响: (1)施工场地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定期清运,避免长期堆存孳生蚊蝇和致病菌,影响健康。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处理。 (4)运输单位承运施工垃圾时,需按照管理部门制定的运输路线和处置场地,并加盖苫布,严禁沿途飞扬撒落。 (5)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塔基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6)在林地、草地和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7)禁止将化学品等有害废弃物作为土方回填,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废涂料和废油漆包装物应交有资质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处理,确保不在当地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建设单位应负责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协调管理,确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实。 8.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在初步设计及施工阶段,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对沿线居民点进行合理避让。 (2)线路需严格按照《1***0kV~7***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注册后查看5-2****0)设计高度进行设计。 (3)本项目新建1***0kV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0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7.0m。 (4)本项目新建1***0kV线路在跨越建筑物时,下相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5.0m。 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 本项目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线路运行维护期间,维修及巡检人员对周边地表植被的扰动。沿线植被主要为的常见野生植物、农作物等,强化对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避免因此导致的沿线自然植被破坏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综上,通过采取上述控制措施,预计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重点保护动物保护 营运期加强对沿线重点保护动物的监测。 3、电磁环境 本项目通过合理选取导线、设置导线架设高度、合理设置电缆埋深及覆土厚度等措施控制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应规范施工工艺,减少对线材最外侧绝缘层的损伤,将本项目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通过采取上述控制措施,预计本项目运行期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2-2****4)相应限值要求。 4、声环境 输电线路噪声控制主要采取路径选择避让声环境敏感目标,合理选择导线型号,优化导线、金具加工工艺等措施,降低线路电晕噪声。 5、地表水环境 线路运维人员定期巡线过程中,应避免在沿线水体附近随意丢弃废弃物和排放生活污水,防止对水质产生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运行期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6、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输电线路营运期更换下来的绝缘子等金具,由权属单位物资部门回收处置,不进入环境。 | ||
2 | 《国高网G7****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宁蒗至香格里拉段(香格里拉段)施工配套工程》 | 1***0kV洛吉乡施工变: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附近; 1***0kV九龙施工变: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九龙村附近; | 新建2座1***0kV施工变(分别为1***0kV洛吉乡施工变、1***0kV九龙施工变),总占地面积为1.4**$3hm2(其中1***0kV洛吉乡施工变占地面积0.7**$3hm2、1***0kV九龙施工变占地面积0.7**$3hm2),配套建设进场道路、附属工程等设施。工程总投资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3万元。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影响控制措施 ①变电站施工应集中在征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用站址周围耕地。 ②变电站场地平整后产生的土石方应进行集中堆放,坚持“先挡后弃”。 ③变电站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临时堆存在站内施工区空地,采用篷布覆盖,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处理。 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错开高噪设备施工时间,避免扰民和减少对站址周围动物的惊扰。 (2)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①施工前应在施工场地内提前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漏等措施,施工时应对表层剥离土壤、挖方等产生的临时堆土采用苫布遮盖、编织袋装土堆砌成护坡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针对表层的耕植土采取剥离防护措施,利用表土恢复原地貌,种植青草、树苗等措施,减少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在不影响工程整体进度的情况下,开挖土方尽量避开雨季,根据施工的组织条件,逐片分期完成。 ③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要进行清理整治,清除砼地面,重新疏松被辗压后密实的土壤,洼地要覆土平整等,并结合主体工程和绿化工程采取较完善的水保措施。 (3)占用公益林保护及减缓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按《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公益林补偿和保护工作,未取得审批意见前不得开工建设。 ②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对于植物物种的选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植被恢复主要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着重考虑植被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③建设单位应根据林业用地的管理规定,按照“征占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范围、面积进行作业,并办理相关手续,交纳森林资源补偿费,并对临时占用的部分进行施工后的恢复,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项目必须在取得林地征用审批手续的前提方可开工建设。 2、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部件损坏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压级。 (2)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尽量避免高噪设备同时施工。 (3)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减少鸣笛。 (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 (5)变电站施工时,应先修建围挡或围墙等,在附近声环境保护目标一侧施工时,设立围挡进行防护; 3、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项目施工前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场地定期洒水,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 (2)运输车辆进入场地应低速行驶,减少尘量。 (3)避免原材料的露天堆放,粉状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式槽车封闭运送或加盖篷布。 (4)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4、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施工前修建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通过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 (2)在变电站及塔基的施工场地料场四周应修建截水排水沟,并在出口设置沉砂池和拦砂网,将含泥沙的雨水、泥浆经沉砂池沉淀后优先考虑回用于施工路段路面洒水、机械和车辆清洗等,其余部分通过拦砂网排放至周边沟渠。 (3)设立警示牌,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严禁乱扔建筑垃圾、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禁止在附近河流内清洗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避免油类物质进入水体污染水质。 (4)变电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5)施工废水严禁以渗坑、渗井或漫流方式排放,尤其是禁止排放到附近的地表水体。 5、施工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过垃圾桶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委会生活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庄一起处置; (2)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可回收的外售给废旧资源回收中心回收利用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 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防治措施 (1)变电站选用低噪声设备,主变基础垫衬减振材料。并综合考虑距离衰减等因素,运行期变电站各厂界昼、夜间噪声需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8-2****8)2 类(即昼间标准6**$3dB(A),夜间标准5**$3dB(A))标准要求。 (2)定期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主变等运行良好。 2、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变电站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变电站营运后只有值守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 3、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1)变电站值守人员生活垃圾经过垃圾桶收集后运至周边村委会生活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 (2)运行中变电站蓄电池需要更换时,优先与厂家进行以旧换新, 找不到厂家时委托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 (3)变压器事故油:若变压器发生事故,事故油进入主变下方集油坑,经排油管道进入总事故油池;事故油经油水分离处理后约9**$3%的事故油可抽回变压器中继续使用,剩余8%的变压器为废油不能使用,事故废油为危险废物(危废类别HW0**$3,危废代码9***0-2***0-0**$3),委托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置。 (4)在变电站内设置危废暂存间,废旧蓄电池、变压器废油在危废暂存间分区存放。 (5)集油坑、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注册后查看7-2****3)中的防渗要求进行施工,其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3-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3-1**$3cm/s。 (6)事故废油、废旧蓄电池的处理、转移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办理转移审批手续。 4、电磁环境控制措施 (1)变电站内电气设备采取集中布置方式,在设计中应按有关规程采取系列的控制过电压、电磁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如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选用具有低辐射、抗干扰能力的设备,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改善电场分布,并将导体和瓷件表面的电场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使它们在额定电压下,不发生电晕放电;采用管型母线,对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有效降低变电站内电磁环境影响。 (2)尽量不在电气设备上方设置软导线,以减少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对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密封机箱的孔、口、门缝的连接处;控制箱、断路器端子箱、设备的放油阀门及分接开关尽量布置在较低场强区,以便于运行和检修人员接近。 (3)合理选用各种电气设备及金属配件(如保护环、垫片、接头等),以减少高电位梯度点引起的放电;使用合理、优良的绝缘子来减少绝缘子的表面放电,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4)建设单位应在危险位置建立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压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帮助群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在高压走廊内的停留时间。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结束后对建设用地周围开挖土地进行回填等生态恢复作业,及时恢复施工期临时征用的施工场地和用地,并进行生态恢复处理。采取相应的预防生态破坏措施和恢复生态手段,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的保护和恢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明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