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批项目>《健康科普》——慢性乙肝

审批项目 安徽省

公告内容

《健康科普》——慢性乙肝


很多人把乙肝当做“洪水猛兽”,仿佛患上乙肝就是一个行走的传染源、患上乙肝“肝癌”就会成为既定的未来······乙肝,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能够治愈吗?

一,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哪种更危险?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造成的一种传染病,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两者区别上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看感染乙肝病毒时间的长短。

在临床上,乙肝病毒感染以后,可能会导致急性乙肝,感染以后,如果病毒在半年之内不能被清除,乙肝病毒可能会迁延感染。如果超过半年,临床上就划分定义为慢性乙型肝炎。

对于成人的急性乙肝,大约95%的患者会自愈,只有一小部分会变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随着病程的延长,炎症会反复发作,导致肝脏纤维化,长期的肝脏纤维化,进而进展到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从而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二,慢性乙肝有什么治疗方式?

慢性乙肝是一种进展性严重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下,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风险。然而,长期用药,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让他们面临治疗疲劳和药物副作用的压力。

当前,创新药物带来的“功能性治愈”也就是临床治愈正逐步走入现实,我国最新版本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亦将“功能性治愈”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目标,它意味着病毒虽不会从体内彻底清除,但血液中病毒量低至持续检测不到,无需药物治疗就可实现持久免疫学控制,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摆脱长期服药的负担,还能显著降低后续疾病进展的风险,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三,不同治疗方式肝癌发生率大不同!

我国83.77%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都与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肝细胞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5-37倍。

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达到功能性治愈三者5年肝癌的发生率有很大差别:

?未抗病毒治疗

CHB肝癌发生率14.9%,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53.1%。

?抗病毒治疗

CHB肝癌发生率10.7%,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31.9%。

?功能性治愈

肝癌发生率为0.6-1.88%。

四,什么是“功能性治愈”?

目前,慢性乙肝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

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很难实现临床治愈。与之相比,联合或序贯使用这两类药物可能有助于实现临床治愈。

从目前来看,使用长效干扰素是实现临床治愈的主要方式。

?首先在抗病毒机制方面,干扰素发挥的作用更加全面,它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肝脏相关死亡率,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这也是其预防肝细胞癌的机制之一;

?然后可以显著降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肝移植等不良结局和死亡的发生率;

?最关键的是相比单一核苷(酸)类药物疗法,使用或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更高,数据显示,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越高,临床治愈后复发概率就越低。

五,慢性乙肝是否会复发?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慢性乙肝实现临床治愈后的复发概率较低,尽管这种情况会出现,但只要及时重启抗病毒治疗,病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从慢乙肝“珠峰工程”项目的数据来看,入组患者清除乙肝表面抗原后,再巩固治疗12-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91%以上的患者可以维持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状态。

六,慢性乙肝临床治愈需满足4个要求

1.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伴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出现;

2.高敏PCR检测HBV的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

3.肝功能保持正常;

4.B超等其他手段检测出的肝组织学没有发现其他病变。

七,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以下人群可能见效更快,效果更好

1.年轻、免疫系统相对活跃;

2.感染乙肝病毒时间较短;

3.非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人群;

4.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较低人群。




附件下载


咨询热线:400-788-2018 © 1998-2022 天天标讯(TTBX)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15号银象花园6幢11903号  陕ICP备2022006294号-1  陕B2-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