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现将拟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5年5月2**$3日—2****5年5月2**$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淄博市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张店区西四路1***9号)
电子邮箱:zbshbjxzxkk@zb.shandong.cn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备注 |
1 | 项目已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项目代码2****2-3注册后查看0-8**$3-0**$3-6注册后查看5。项目依托现有公辅设施,建设年产6**$3万吨合成盐酸装置,新建4台4***0吨/日二合一盐酸合成炉,配套建设原氯缓冲罐、蒸汽闪发罐、降膜吸收塔、组合尾气吸收塔等设施约1***0台(套),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新建2台4***0吨/日二合一盐酸合成炉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年产3**$3%盐酸6**$3万吨(单期年产3**$3%盐酸3**$3万吨)。项目主要原料为氯气和氢气,均来自公司现有年产4**$3万吨氯碱装置。 | (一)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碱洗塔废水、余热锅炉排污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和纯水站增加的浓水。碱洗塔废水、余热锅炉排污水、纯水站增加的浓水均回用于厂区现有氯碱装置化盐,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进入中水回用装置处理,本项目废水全部回用不排放。 (二)本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盐酸吸收尾气、产品罐区盐酸储罐呼吸废气、中间罐区盐酸储罐呼吸废气,主要污染物为HCl和氯气。每套盐酸合成炉配套一座碱洗塔和一根排气筒,盐酸吸收尾气经碱洗塔吸收后,分别通过配套3**$3m高、内径0.1**$3m排气筒P1、P2、P3、P4排放,HCl、氯气排放浓度能够满足《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1-2****6)表4限值要求。产品罐区盐酸储罐呼吸废气计划引至厂区现有年产1**$3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配套的两级氯气碱洗塔处理后,依托现有排气筒DA0***3排放,HCl排放浓度满足《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1-2****6)表4排放限值要求。拟建一期、二期项目中间罐区盐酸储罐呼吸废气经配套水洗塔处理后,分别经3**$3m高排气筒P5、P6排放,HCl排放浓度满足《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1-2****6)表4排放限值要求。 拟建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装置区管道和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废气。设备和管道密封不严会引起氯气、氯化氢散发,本装置尽量选用密闭性较好的阀门、法兰等连接设备,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定期巡检,从而有效减少因设备跑、冒、滴、漏所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拟建项目无组织废气对厂界的浓度贡献值较小,根据环境空气预测与评价结果,厂界氯气、氯化氢最大落地浓度均能满足《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1-2****6)表5排放限值。 (三)固体废弃物实施分类管理和妥善处理处置工作。按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分类收集、妥善安全处置固体废物。运营期间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油桶等,须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注册后查看7-2****3),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 (四)合理布局,优先选用低噪声先进设备,对高噪声设备要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营运期厂界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8-2****8)中的3类功能区标准要求。 (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标准》(GB/T5注册后查看3-2****9)、《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注册后查看4-2****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0-2****6)等要求,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强化防渗措施。原则上生产装置和物料、污水管线架于地上,加强生产装置区、物料储存区、污水管线、污水处理设施、埋地管道、危废暂存库、事故水池、环保设施等区域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规范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六)环境风险防控。企业须规范设置厂区的三级防控体系并对各风险源设置完善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防范与减缓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应急预案和厂区实际现状,建设相配套的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在非事故状态下不得占用,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对风险评价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事故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确保环境安全。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培训和演练,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与园区的风险应急联动机制,切实加强事故应急处理和防范能力。 (七)该项目建成后,应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等相关要求,做好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工作,落实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制度。 (八)应当对施工期、运营期的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一起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理。不得采用国家、地方淘汰的设备、产品和工艺,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正规设计,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要求。 | 企业已自行开展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