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批项目>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审批项目 云南省

公告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2-6注册后查看0。公示期:2****5年5月2**$3日—2****5年5月2**$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瑞丽市新建路2号瑞丽市政务服务中心

邮 编:6注册后查看0联系电话:0****2-6注册后查看0

项目名称

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

建设地点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卯街道

建设单位

瑞丽市交通运输局

环评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德宏正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瑞丽市交通运输局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卯街道建设的“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2注册后查看7万元,总规模1**$3.3***1公顷(2***0.6****5亩),项目起点接现状已建成勐卯大道,止点前顺接瑞弄高速勐卯立交E匝道后接现状龙瑞连接线,起点地理坐标:东经9**$3°4**$3′5**$3.8注册后查看3″,北纬2**$3°5**$3′4**$3.4注册后查看6″;终点地理坐标:东经9**$3°4**$3′4**$3.4注册后查看0″北纬2**$3°5**$3′5**$3.2注册后查看5″;道路全长3****6.2***2m,参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3/2**$3m,设计速度6**$3km/h,双向六车道布置,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雨水管道、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等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为1**$3年;2****5年1月9日取得德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德发改财经〔2****5〕7号)。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1)建筑拆除湿法作业用水自然蒸发不外排。

(2)由于挖深不大,不涉及基坑涌水,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有含泥沙废水。项目路基施工过程中将开挖土石方,施工现场堆放建筑材料等,若遇到雨天,裸露、松散的地表上层及粉末状建筑材料等在雨水冲刷下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产生含泥沙废水。该废水携带有大量泥沙,若进入附近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甚至严重影响水体水质。环评要求本工程施工材料堆场应设置在远离水体的地带,建材堆场严禁临河设置,并且采取防止径流冲刷和风吹起尘的措施;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废水收集渠道与沉淀池,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和洒水抑尘,施工废水不外排。

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环评要求停工期间对施工设备进行遮盖,避免雨淋,施工设备保养维修委托周边社会维修保养单位进行,维修废物由修理单位带离项目;加强管理维护,避免施工设备出现“跑冒滴漏”情况。

(3)生活污水,项目施工人员均不在项目区食宿;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入厕、清洁等用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BOD5、SS等;施工人员入厕依托周边村寨、单位入厕;少量清洁废水用于项目洒水降尘不外排。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无施工人员食堂油烟废气,使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沥青,现场不设混凝土拌合站和沥青拌合站,仅铺设时产生少量的沥青烟气和苯并(a)芘烟气。项目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建筑拆除、路基施工中由于挖方、填方、推土、搬运泥土和石灰、砂石等材料的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②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以及内燃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行项目在施工期产生时排出的气体污染物将对空气造成影响;③道路铺设产生轻微的沥青烟气和苯并(a)芘烟气。

(1)施工扬尘

的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施工中开挖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砂石料的装卸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建筑拆除、转载运输过程会产生扬尘,环评要求在建筑拆除前进行洒水降尘、湿法拆除作业,转载洒水降尘、运输设置篷布遮盖密闭遮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拆除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从外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产生的废弃施工材料也须及时清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项目主要运输路线为项目区周边村寨的村道,项目运输车辆运输产尘对运输道路沿线的有一定的影响,施工高峰期道路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所对施工现场车辆扬尘监测结果:下风向1***0m处扬尘瞬时浓度达3.4**$3 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6-2****2)二级标准中1小时平均值的2.9倍。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量与车型、车速、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尘土湿度等有关。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湿度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施工期扬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道路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2)作业机械废气及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机械废气和汽车运输时所排放的尾气,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THC。由于施工机械多为大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较大,但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影响时间是短期的,范围是局部的。燃油废气通过选择设备型号、定期进行设备维护等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根据《江西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清石路(经三路)交通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类比同类型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3m处CO和NO2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7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8mg/m3。由于排放量不大,故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路面摊铺产生的沥青烟气

项目施工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不另行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将不会产生沥青混凝土搅拌烟气、粉尘,因此只在沥青摊铺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雾的挥发,沥青烟雾中含有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江西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清石路(经三路)交通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类比同类型工程估算施工期的污染源强;沥青烟中污染物中包含THC、粉尘和苯并〔a〕芘等有害物质。在沥青摊铺施工点下风向5**$3m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注册后查看1mg/m3,酚在下风向6**$3m左右≤0.0**$3mg/m3,THC浓度在6**$3m左右≤0.1**$3mg/m3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施工机械。单机施工机械作业时的噪声,昼间最大在距源5**$3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最大在2***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的噪声,昼间在距源7**$3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在4***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项目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机械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为短时影响,随施工结束而结束;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建筑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废钢筋、废木材、废塑料、废包装材料等,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由施工方负责清运至当地建设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

(2)项目在施工初期需要对部分地表进行处理,其成分主要为杂草、碎石等;清理的废物全部由施工期单位清运至瑞丽市住建部门指定建筑垃圾处置点,严禁随意堆放和私自焚烧。

(3)项目沿线挖方土壤含水率高,由于周边地下水位高所致,所有挖方均为非利用方。挖方部分由周边村民清运回田,部分回填机耕路,剩余无法利用部分清运至瑞丽市住建部门指定位置处置,严禁随意丢弃。项目区不设专门的取土场,所需土石方均从外界土石方单位购入。

(4)项目分段,分施工队进行项目施工,施工人员均不在项目区食宿;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依托当地环卫系统清运处置。

(5)施工设备保养维修委托周边社会维修保养单位进行,维修废物由修理单位带离项目;加强管理维护,避免施工设备出现“跑冒滴漏”情况。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项目属于市政规划道路,工程道路全长3****6.2***2 米,拟用地总规模1**$3.3***1公顷(2***0.6****5亩),均为永久占地,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导致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永久占地改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功能,变为交通运输用地,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长期的不可逆影响,原有植被将受到破坏,但这种影响仅限于占地范围,对周围系统的生产力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比区域和拟建道路的占地类型可以看出,由于道路的永久占用,将使评价区内被占用的土地利用性质、功能发生改变,将使构成评价区原有土地利用格局的部分地类斑块连通起来共同改变为道路用地。这种改变虽然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但是在符合整个区域用地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道路占地不会对评价区的土地利用格局造成显著影响。

(2)对植被影响分析

项目占地范围内植被与评价区周边植被类型相似,在项目施工区域,受影响的陆生植物包括自然草本植物,以杂草、竹棚、低矮灌木丛为主;灌木层主要种类见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L.)、皱叶狗尾草(Setariaplicata(Lam.) T. Cooke)、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 Trin.)、飞机草(Chromolaene odorataL.)、含羞草(Mimosa pudicaLinn.)、鬼针草(Bidens pilosaL.)等。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 R. M. King & H. Rob.)、人工竹棚(Bambusoideae)、粽叶芦(Thysanolaena latifolia(Roxb. ex Hornem.) Honda)等;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蔬菜、芭蕉等农作物;在项目施工区内没有区域特有植物分布、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也不存在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所以,项目在地表植被清除过程中不会导致植物物种灭绝或消失,仅为少量植物种群数量的减少。

沿线的植被由于施工后期的人工恢复,生态将得到逐步改善。运营后,项目评价区的植被和生态将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两侧种植绿化带时,尽量选择能吸收这些尾气污染的植物种,形成隔离带,既防噪美化,又能净化空气。

综上,项目施工所引起的间接影响是暂时的,当项目建设完成,将形成新的植物立地条件,部分植物种类将得到人工干预恢复及自然演替恢复,当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后,项目区的植被和植物状况将得到改善。

(3)对动物影响分析

①施工对哺乳类动物的影响

评价区的哺乳类多为小型哺乳类,施工活动的干扰,可能会导致常见物种(如田鼠(Microtinae;voles)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社鼠Rattusniviventer等德宏坝区常见哺乳动物)的数量暂时减少。项目区原有的城市绿地、灌草丛、农田等生境,是小型哺乳类活动较多的地方,施工阶段,会压缩该区这些小型哺乳动物的的活动空间,降低种群数量与出现频率。施工期间对哺乳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物觅食地所在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施工过程中清表扰动、土方开挖、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干扰等,使评价区环境发生改变,受影响的主要是适生于灌丛、草丛的小型哺乳类,将迁移至附近受干扰小的区域。在施工区及施工区域附近上述哺乳类栖息适宜度降低,种类和数量将相应减少。由于项目工期较短,工程建成后,随着绿地植被的恢复,环境好转,人为干扰减少,许多外迁的哺乳类会陆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对动物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

②施工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区域内的两栖类主要为华西蟾蜍Bufo andrewsi、滇蛙Rana pleu、小角蟾Megophrysminor田蛙(Rana arvalis)等德宏坝区常见两栖类动物,两栖爬行动物迁徙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项目区域两栖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灌草丛、坑塘、河流中,受工程影响的主要是栖息于上述环境中的常见物种,如华西蟾蜍、滇蛙等。两栖动物对地表湿地环境的依赖性大,施工期对两栖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对地表的扰动、工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入导致两栖类物种数量的减少,由于项目施工工期较短,对两栖类的影响是短暂的,总体而言,施工期间虽然会使项目区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评价区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

③施工对爬行类动物的影响

项目区域的爬行类主要有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棕背树蜥Calotesemma、斑蜓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m水蛇(Natrix annularis Hallowell)、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等德宏坝区常见爬行类动物,施工期间对爬行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活动产生噪声、工程扰动原有的地表环境,对喜欢安静或害怕人群类的爬行动物会形成惊吓导致其离开原有的活动范围,会暂时降低影响区内爬行类出现的次数,施工结束后其影响逐渐消除。由于项目施工工期较短,因此,本工程施工对评价区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

④施工对鸟类的影响

由于评价区大部分为城市区,少部分涉及河流、农田及林灌丛,且评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区域鸟类主要为适应人类活动影响的物种,主要有树麻雀Passermontanus、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普通秧鸡(Rallus indicus)、家燕 (Hirundo rustica)等德宏坝区常见鸟类,广泛分布于评价区各种生境中,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地表开挖、施工机械噪音均会惊吓、干扰鸟类。鸟类能凭借自身的飞翔能力离开施工影响区域,寻找适宜的活动区域,只要施工过程没有影响到鸟类集中的栖息或繁殖地,就不会影响河岸沿线鸟类种群及其长期生存繁衍的环境。??项目区域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无珍稀濒危动物分布,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

总体来看,项目区域生境以城市、人工绿地、农田等生境为主,项目施工期较短,项目施工期间,人为活动、施工噪声等会惊吓干扰鸟类的活动,鸟类会暂时避绕到影响区外活动,整体上项目对鸟类影响较小。

(4)对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工程涉及河道鱼类主要有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泥鳅鱼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德宏坝区常见鱼类。项目施工过程中挖掘机和运输车的噪声会对施工区鱼类产生惊吓效果,机械扰动可能会导致施工河段的鱼类逃逸,造成作业河段鱼类资源量下降。施工作业造成水体悬浮物增加,透明度降低,存在堵塞鱼类鳃和呼吸孔的影响。由于鱼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可寻觅到合适的生境,工程涉及中桥2座、总长8**$3.1**$3米,涵洞9道,下部构造为柱式台、桩基础,工程涉水工程较少,建设期间不对原河道进行截流,采用局部围堰导流措施,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影响将减小,随后逐渐恢复。

项目涉及河道没有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鱼类,也无珍稀濒危鱼类,无洄游性鱼类,无局限于该区域的特有鱼类,区域内没有发现集中的“鱼类三场”即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分布。本次环评提出加强施工人员教育管理,禁止在河道内对鱼类进行捕捞、电鱼等行为。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对鱼类的影响可接受。

(5)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

从总体上看,项目建设占地对瑞丽市农业结构影响甚微;但是由于被占用的农用地属永久占地,这些土地将丧失所有的农业产出功能。因此,项目建设会对当地农业经济造成直接的损失。对于直接被占用土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实行占多少补多少。

6)水土流失

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为路基、道路建设等永久占地对土地格局变化的影响,建设过程中施工开挖造成地表扰动,破坏了原来的地貌和地表植被,导致开挖面土壤侵蚀加剧,开挖土方的堆放在径流的冲刷作用下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等。项目建成后路面进行硬化,道路两边将进行一定的绿化。建设方已委托专业机构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具体的方案编制、设计及流失防治,施工期在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及采取一定措施后,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

7)景观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视觉景观效果较差,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影响;场地清理、施工材料运输、土石运输、场内施工设备等均对敏感受体造成中等负面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将有较大规模的挖方和填方工程,会存在裸露地表,在雨期可产生水土流失,也将对城市景观造成负面影响。项目拟在施工期对施工范围进行围挡,减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上述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流入雨水渠。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交通强度、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因此,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影响因素变化性大、随机性强、偶然性高,很难得出一般规律。在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2**$3min,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较高,SS和石油类含量可达1***8.5~2***1.4mg/L、1**$3.7**$3~2**$3.3**$3mg/L;2**$3min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3min后,路面基本被冲刷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为汽车排放的含NOX等尾气,其次为车辆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

(1)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过程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系数的确定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行驶车辆排放源按连续污染线源计算,线源的中心线即路线中心线。各预测年CO、NOX污染源强随道路运营年限的增加,交通流量逐渐增大,污染源强也逐渐增大,对沿线环境空气的污染也随之增强,对道路沿线两侧的敏感点的影响逐步扩大。

营运后汽车尾气主要来自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而大部分THC和几乎全部的NO2及CO都来源于排气管。NO2产生于有过量空气(O2和N2)的高温高压气缸内。

(2)道路扬尘

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散落、风吹等原因,也会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扬尘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路面覆盖的尘土量及粒径大小、路面的干燥程度、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风速。所建道路均为沥青碎石路面,扬尘量较小,而且随着沿线绿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车辆行驶引起的扬尘污染将进一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运营期道路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道路在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路面行驶的机动车。路面行使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车体震动噪声、冷却制动系统噪声、传动机械噪声等,另外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道路路面平整度状况变化亦使快速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一级公路,道路两侧根据《瑞丽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9-2****9)》规定的1类和2类声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两侧涉及声环境功能区中的4a类区、2类区、1类区。

根据项目噪声预测结果,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近期(2****7年)、中期(2****3年)、远期(2****1年)1类区夜间达标距离为距离道路红线4**$3m;近期(2****7年)、中期(2****3年)、远期(2****1年)2类区夜间达标距离为距离道路红线4**$3m近期(2****7年)2类区夜间达标距离为距离道路红线1***7m。环评建议:道路红线两侧未达到1类区和2类区标准的区域内不宜规划建设医院、学校、居民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产生于来往车辆乘坐人员及行人丢弃的少量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路面散落会影响市容和景观,严重时会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和产生次生污染。运营期间应加强道路沿线的日常保洁工作,在道路一侧设置分类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主要为随着交通环境改变、道路两侧规划开发活动的加深导致项目周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随之带来的生态格局变化。项目位于城建区,用地范围内植被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环境主要受人为控制,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应加强道路绿化,建成乔、灌、木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同时考虑对大气污染物吸附性较强和降噪效果显著的物种,以提高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对基建施工和交通破坏的绿地,应尽快恢复绿化,以保护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

本项目工程永久占地1**$3.3***1公顷(2***0.6****5亩),占地类型主要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占地范围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用地将转变为交通运输用地。通过对比区域和拟建道路的占地类型可以看出,由于道路的永久占用,将使评价区内被占用的土地利用性质、功能发生改变,将使构成评价区原有土地利用格局的部分地类斑块连通起来共同改变为道路用地。这种改变虽然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但是在符合整个区域用地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道路占地不会对评价区的土地利用格局造成显著影响;项目永久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的改变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大。

项目用地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仅少量分布,主要为热性稀树灌草丛中的飞机草群系,草丛种类主要为飞机草、芒草、狗牙根、鬼针草、狗尾草等常见植物,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随着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沿线植被将有所改善。项目占地破坏的植被不会使得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变化,不会改变当地植被物种,对植被影响小。同时,由于所在片区正在进行开发,加之人类在此区域活动时间一直较长的缘故,评价区域内已无野生动物存在,评价区域内常出没的动物主要是猫、狗、鼠类等人类伴生动物,不涉及动物迁徙路线,对其影响不大;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项目所造成的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6、社会影响分析

瑞丽口岸连接线工程是贯穿瑞丽市西部片区的一条交通南北主轴线,项目连接瑞丽市东西向主要干道,属于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口岸进出口货运集散交通流疏导至城市西侧,有利于提升口岸通行条件和集散效率;本项目的建设是积极践行“固边、强边、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助力瑞丽沿边产业园建设,发挥瑞丽口岸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纽带”;有利于破解姐告口岸核心区单一进出通道的现实瓶颈的现实问题,破解现状货运通道对姐告城区沿线居民产生扬尘、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提升营商和居住环境;促进姐告口岸商务核心区、瑞丽中心城区、环山工业园区等功能组团优势互补、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助推姐告、瑞丽市快速跨越式发展。

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6**$3-2****8) 技术要求,通过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等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项目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不存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6**$3-2****8)中列明的危险物质,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9-2****8) 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 (包括使用管线运输)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 (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 的环境风险评价,此导则中没有对道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项目市政道路,道路沿线主要为居民区、河流、耕地为主;除了特殊情况下,有小概率的运输燃料油、液化气、化学物品、农药等危险品;道路上行驶的运输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时,可能发生爆炸、燃烧、逸漏或泄漏,会对当地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具体如下:

①通过雨水系统进入附近水体。若泄漏污染物为可降解的非持久性污染物,则其泄漏只会对排污口附近及其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水域水质造成短时间的冲击,但长期累积性风险污染影响是可控和有限的。若泄漏污染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则进入水体中的危险化学品除了可能对排污口及其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水域水质造成瞬时冲击外,还会持久存在于水环境中,破坏水生环境。

②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化学危险品泄漏,可能通过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等污染途径污染土壤。

③项目周边水域为瑞丽江支流团结大沟、南底河、南管河、朵牛河,因此,本项目运营期风险主要为道路运营过程中危险品运输车辆产生泄漏或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品泄漏到水中。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途径:发生危化品车辆运输事故时,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泄漏的危险品会流入地表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④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事故会对周边居民房屋、人员、财产造成破坏,产生的烟气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建筑拆除湿法作业,用水自然蒸发不外排。

(2)道路施工废水、初期雨水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废水收集渠道与沉淀池,产生的施工废水、初期雨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和洒水抑尘,施工废水不外排。

(3)工程施工材料堆场应设置在远离水体的地带,建材堆场严禁临河设置,并且采取防止径流冲刷和风吹起尘的措施;停工期间对施工设备进行遮盖,避免雨淋,施工设备保养维修委托周边社会维修保养单位进行,维修废物由维修单位带离项目区;加强管理维护,避免施工设备出现“跑冒滴漏”情况。

(4)严禁建筑垃圾、地表清理固废、土石方、生活垃圾、施工固废等进入周边水体、河道、农灌沟渠;避免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5)项目分段,分施工队进行项目施工,施工人员均不在项目区食宿;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入厕、清洁等用水;项目施工人员入厕依托周边村寨、单位入厕;少量清洁废水用于项目洒水降尘不外排。

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①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六个1***0%”:涉及敏感点路段施工路段1***0%围挡、工地砂土1***0%覆盖、工地路面1***0%硬化、拆除工程1***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1***0%冲净车身且密闭无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绿化。

②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施工现场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污染主要控制措施、举报电话等信息。对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要做到目标责任制,具体到个人,一旦发现有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环境问题,责任人应第一时间进行协调,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期扬尘等大气污染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未收到过周围居民的相关投诉。

③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内主要道路、物料堆放场和出入口场地进行场地硬化,对其他裸露场地进行覆盖或者临时绿化,对土方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或者密闭等措施。

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设置统一车辆出入口和车辆冲洗设施,施工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车辆清洗处配套设置排水、泥浆沉淀设施。

⑤施工单位配备洒水车,在无雨天每天洒水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⑥装载多尘物料时,对物料适当加湿或用帆布覆盖,并经常清洗运输车辆。对施工场地内破损路面及时覆盖,并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⑦拆装、转载作业必须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密闭运输,严禁随意露天堆放和焚烧;运输车间减速慢行,控制载重量,严禁超载运输。

(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尾气

优选施工设备,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故障运输,严禁采用落后和淘汰的施工设备;道路施工机械相对分散,尾气排放源强不大,表现为间歇性排放特征,且是流动无组织排放,其影响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通过加强管理和落实环保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施工机械的大气污染。

(3)路面摊铺产生的沥青烟气

因沥青摊铺时间很短,废气挥发量较小,不会对附近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随着项目的完工,铺装结束后沥青烟气对环境的影响即消失。因沥青烟气本身危害较大,因此除了要做到沥青在专业厂家生产,成品运至施工现场摊铺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油布覆盖沥青,避免成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散逸和泄漏;

②施工布置中尽量集中铺设,减小沥青废气影响范围;

③尽可能缩短作业时间,减小沥青废气影响时间;

④沥青作业人员佩戴口罩或防护面具。

3、施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及区域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尽量优先选用低噪声、振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做好设备日常检修;

(2)应针对噪声敏感点现状分布情况,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尽量使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远离敏感点,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和同一时间使用;对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等应入棚操作;

(3)在施工道路两侧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机械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4)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 1**$3 时至 1**$3时、2**$3 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作业,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文明施工等措施,尽量避免扰民情况发生。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施工点,除采取有效措施外,施工单位应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提前3天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

(5)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如轻拿轻放施工器械和施工材料,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等。

(6)制定合理的运输线路,建材及渣土运输经过敏感区时尽量减速,禁止鸣笛,减小建筑材料及渣土运输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①拆除及施工产生建筑垃圾量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废钢筋、废木材、废塑料、废包装材料等,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由施工方负责清运至当地建设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或焚烧。

②施工清理的废物部分用于项目回填,无法利用部分依托当地环境系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严禁随意堆放和私自焚烧。

③项目施工期土石方开挖总方量约1.3万m3,填方量1**$3.2**$3m3,需要对外借方1**$3.2**$3m3;项目沿线挖方土含水率高,所有挖方均为非利用方,挖方1.3**$3万m3,结合实际部分由周边村民清运回田利用,部分回填机耕路,剩余部分清运至瑞丽市住建局指定位置,严禁随意丢弃。不设专门的取土场,所需土石方均从外界土石方单位购入。

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依托当地环卫系统清运处置。

⑤施工设备保养维修委托周边社会维修保养单位进行,维修废物由修理单位带离项目;加强管理维护,避免施工设备出现“跑冒滴漏”情况。

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进行精密设计,尽量少占用土地,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范围,以减轻施工对周围自然植被、地形地貌等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严格按设计施工,禁止超计划占用周边农田和破坏周边农作物;施工结束后必须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严格施工期烟火管理,防止乡村火灾的发生;加强征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合理规划布局,严禁计划外占地,严禁不合理堆放。

(3)禁止将施工场地布置在项目区范围外,不得随意破坏迁改河道,加强对施工人员自然保护教育,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管;严禁施工人员捕鱼、电鱼、毒鱼、炸鱼,违法者要给予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围堰填筑对河水的扰动,加强对施工期废水、垃圾的处理,严禁施工废水、施工固废等排入河流;

6施工期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1)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车辆使用时间,尽可能将运输时间安排在交通低峰时,避免由于建材的运输造成周边道路的交通阻塞。同时在交通低峰时运输车辆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时间、油耗及减少车辆慢行时排放的CO、HC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保持周围道路路面的平整和整洁,保证过往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安全和通畅。

二、运营期对策和措施

1、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路面日常维护管理,定时进行路面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检查排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营。

(2)禁止漏油、不安装防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道路上,造成沿线地表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装载煤、石灰、水泥等容易起尘散落物料时,必须加篷覆盖才能上路,防止物料散落随径流污水影响水质。

(3)加强运行交通管理,控制车速,减少因交通事故发生而引起水域污染。在暗埋段出入口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往驾乘人员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两旁可绿化部分进行绿化,绿化既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2)加强交通管理,规定车速范围,保持车流畅通,减少事故发生。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

(3)对公路路面定期进行洒水、清扫、维护,防止固体废物随风飞扬造成大气污染,减少路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3、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况差、超载的车辆进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源强。

(2)加强道路通车后的道路养护工作,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3)严格落实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加强道路通车后道路两侧的绿化养护工作,可以有效通过绿化降噪降低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

(4)公路建设运营将不可避免影响周边区域声环境质量,并改变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声环境功能。根据前述影响预测可知营运期道路两侧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距离情况,以该距离作为建设控制距离,在控制距离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声环境敏感建筑。

(5)对于确需在控制距离内新建敏感建筑时,建筑设计单位应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性文件,考虑周边的环境特征,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建筑隔声设计,达到室内环境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建设。尤其建筑群应控制首排面向道路一侧的建筑功能,优先布置商务、办公等建筑,并应考虑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被动防护措施(如隔声门窗等),减少交通噪声干扰,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6)常见的工程降噪措施包括搬迁、绿化、通风隔声窗、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具体措施详见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项章节。

4、运营期固废防治措施

(1)建议对经过公路的司乘人员进行环保教育,树立宣传标语,尽可能避免乘客在公路上乱丢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的清洁卫生。

(2)采用分路段到责任人的方式对沿线的固体废物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对公路沿线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定期清运、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向公路沿线丢弃,影响公路沿线环境卫生。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道路运营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

(4)进行绿化时,宜采用本土物种,不得引入外来物种,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农药等。

(5)建设单位应加强恶劣天气的预警和道路沿线地质的检查工作,排除隐患,发现道路水土保持设施破损要及时修补、重建水土保持设施。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道路沿线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设施标志,避免违规、违章运输。

(2)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公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保证公路设施、标志、标牌完好有效。

(3)雨水天气路滑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交通管理部门应通过限速等手段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严禁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的车辆在暴雨天气上路行驶;在洪水过后,应及时巡查道路,发现问题或隐患要及时处理。

(4)当发生事故时,道路管理人员必须立即采取事故应急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通知消防、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社会救援机构实施社会救援。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要视具体情况斟酌采取正确的措施,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5)由道路管理部门和消防、环保、安全生产等各有关部门组成道路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领导和组织应急防治队伍,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及应急计划的制定。

(6)积极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污染源调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消除;人员离,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划定受污染区域,确定污染警戒区,采取必要管制措施;清除现场废物,降低危害。事故现场所产生的消防废水、泄漏的物品等应进行收集,消防废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危险化学品等进行回收使用,不得排入水体。

(7)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应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进行事故通报,通报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危害,估计的泄漏量,泄漏时间,持续时间,影响的范围,泄漏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健康危害,以及受到暴露的公众所需要医疗救助的获取来源。

(8)道路危险品运输应严格遵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的相关要求,且建设单位应制定《危险品运输风险应急预案》。道路管理部门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应禁止其上路。

公众参与情况

/

拟审批意见

拟审批意见

拟同意审批




附件下载


咨询热线:400-788-2018 © 1998-2022 天天标讯(TTBX)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15号银象花园6幢11903号  陕ICP备2022006294号-1  陕B2-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