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出入车辆100%冲洗,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物料堆放100%覆盖。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减少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1废气: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实验室废气G1,包括学生实验时酒精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乙醇)、老师配置试剂时产生的废气(硫酸雾、氯化氢、氮氧化物)。 有机废气(乙醇)通过实验台配套万向罩吸风装置(每个实验台各配置1套万向罩、每个实验室50个实验台、即2个实验室100个万向罩),收集后进入一套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有组织排放(DA001),排气筒高度为30m。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试剂调配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雾、氯化氢、氮氧化物采用通风橱(负压收集,2个准备室各1个通风橱,即2个通风橱)的方式进行废气的收集,收集至DA001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2.废水:运营期废水为实验楼清洁废水、实验室废水。清洁废水、经中和槽(1m3,设置于实验室内)预处理后的实验室废水均排入化粪池,再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阜新北控水务有限公司集中处理,最终排入细河。 3.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水泵、换热站、风机等设备运行噪声。项目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建筑隔声、合理布局等措施,同时学校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后,厂界四周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敏感目标处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4.固废:本项目固废主要为教职工产生的废活性炭、实验废液(废化学试剂等)、实验室废物(废弃实验室容器、废弃包装物等)、生物实验室废物(植物残枝)。项目设置危险废物贮存点1个,占地面积5m2。废活性炭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实验废液(废化学试剂等)收集后分类存放于危险废物贮存点,定期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集中处置;实验室废物(废弃实验室容器、废弃包装物等)收集后分类存放于危险废物贮存点,定期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集中处置。生物实验室废物(植物残枝)分类收集后,生物实验室植物残枝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5.地下水、土壤影响及预防措施:项目可能对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的环节主要为污染物下渗。采取分区防渗措施,设置重点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地面防渗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简单防渗区地面防渗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采取一般地面硬化。 6.环境风险防范: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有:盐酸、硫酸、硝酸、氯酸钾、硝酸铵、硝酸银、硫酸铜、二氧化锰、氧化铜。涉及的危险单元为化学器材室(内含危废贮存点)。环境风险类型包括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影响。项目环境风险措施从环境风险品储运、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实验室操作与管理等方面来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