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5年7月1**$3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5年7月1**$3日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5年7月1**$3日起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1-4注册后查看5 、8注册后查看3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环评科)
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名城广场4号楼
邮编:7注册后查看0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G6京藏高速尹家庄至河口段扩容改造项目控制性工程先导段(咸水河大桥) | 永登县、西固区 | 项目位于兰州市永登县,此次主要建设咸水河大桥(K1**$3+9***5.9***0-K1**$3+7***4.5***0),中心桩号K1**$3+3***0,跨径组合2**$3×4**$3m,桥长8***9m,本桥采用4**$3m 跨径跨越大石板沟和咸水河。下部结构根据桥墩高度采用空心薄壁墩、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全桥采用集中排水。先导段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公里/小时,桥面宽度3**$3.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按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3-2****4)规定执行。 | (一)项目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兰州市大气污染防年度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各项管理要求,做好施工期的扬尘管控工作。 (二)项目施工期散物料堆场和临时堆渣场设置围挡防风和网布遮盖措施,运输时加盖蓬布密闭运输;定时对施工场地、道路洒水抑尘;严格界定施工作业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 (三)施工工区设置一座三级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转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四)项目施工期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和区域;施工区域设置围挡遮挡噪声。 (五)项目施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晾干后运至弃土场处理;拌合站产生的除尘灰回用于生产过程中不外排;拌合站粉尘处理产生的废布袋,收集后送至弃土场处理;钢筋加工场产生的废钢筋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废油桶在施工区域设置危废暂存间收集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 ||
2 | 黄河兰州城市段雷坛河一级支流防洪治理工程 | 七里河区阿干镇、八里镇 | 兰州市七里河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 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八里镇和阿干镇,为防洪除涝、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雷坛河水草滩,终点位于S1***1省道便民桥。项目实施后治理河道总长度共1**$3.3**$3km,其中新建护岸6****8m(左岸1****7m,右岸4****1m);沟道衬砌长度1***2m(沟道汇入口共4处,其中左岸支沟汇入口1处,衬砌长度1***6m;右岸支沟汇入口3处,衬砌长度7**$3m)。 | (一)项目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各项管理要求,做好施工期的扬尘管控工作。 (二)项目施工期要严格划定施工区域界限、控制作业范围,尽量减少临时占地;临时占地表土单独剥离并妥善保存用于生态恢复,土石方工程做到随挖随填,减少地表裸露时间;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围挡,施工场地配置喷雾炮、洒水车等设备定时洒水降尘,对物料堆场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对运输车辆采取加篷遮盖等密闭措施。 (三)项目施工期混凝土养护采用喷淋养护,无生产废水产生。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设置环保厕所,定期经吸污车拉运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严禁向沟道排放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四)项目施工期应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布局,选用低噪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加强对各种设备的维修保养,源头降低施工期噪声影响,避免噪声污染扰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注册后查看3-2****1)表1相关限值要求。在距离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较近处施工时应设置临时隔声设施且严格控制施工时长,降低噪声影响。 (五)项目施工期堤身、临时便道开挖土方全部回填无弃方产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施工期间,严禁将施工废物在沟道随意倾倒堆放。 (六)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运行期的管理,做到沟道的正常维护、沟道垃圾的及时清理,应严格管控沟道沿线居民倾倒垃圾现象,避免造成下游沟道水质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