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批项目>德宏州生态环境局2025年5月8日拟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信息公示

审批项目 云南省

公告内容

德宏州生态环境局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2-2注册后查看6(德宏州生态环境局审批科)

公示期:5个工作日 ,2****5年5月8日—2****5年5月1**$3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德宏州芒市白象街1***0号传真:0****2-2注册后查看6邮编:6注册后查看0

项目名称

苏典乡光伏电站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地点

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

建设单位

国能盈江新能源有限公司

环评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六方合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该项目(代码:2****2-5注册后查看0-0**$3-0**$3-7注册后查看3)起于盈江县苏典乡1***0kV苏典乡光伏升压站,止于T接1***0kV芒康水电站至1***0kV芒傣线(3#~4#塔)之间T接点。新建线路长约2km;从本期T接点至2***0kV傣龙变1***0kV构架档导线更换为JL/LB2**$3A-3***0/4**$3铝包钢芯铝绞线,更换线路长度约为0.3km。新建7座塔基,其中直角塔1基,耐张塔6基。项目总投资3***6.2**$3万元,环保投资1**$3.8万元,占比5.1**$3%。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1.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杆塔基础进行开挖、浇筑、回填,该过程不仅需要动用土石方,而且伴有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活动。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扰动后,随着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以及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影响和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可能对区域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环境产生的影响;施工期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期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不合理处置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附近居民点等产生不利影响。

2、本项目运营期存在的主要污染为:输变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以及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影响。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土地占用保护措施

①建议建设单位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输电线路施工限制在事先划定的施工区内。

②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临时堆土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压实等方式妥善处置。

③优化塔基布置,输电线路塔基尽量避开耕地,确实无法避让的,应尽量布置在耕地边角处,减少对农业耕作的影响。

④优化施工方案,减少临时占地占用的林地、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的耕作层土壤的扰动和破坏。

⑤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及早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并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及早复耕或植被恢复,避免水土流失。

(2)植被保护措施

①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时,建设单位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避免对周边区域植被造成破坏。

②塔基施工开挖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注意表土保护,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复。

③对线路沿线经过的林区,采取高跨方式通过,严禁砍伐通道;输电线路采用先进的架线工艺,如无人机等展放线,减少对线路走廊下方植被的破坏。

④施工结束后,尽快清理施工场地,及时清理残留在原场地的混凝土土石方,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复耕或进行植被恢复。选用当地本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

⑤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注意管理巡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⑥建设单位应根据林业用地的管理规定,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严禁超计划占用林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

⑦建议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塔基布点,尽量在植被稀疏处立塔,减少对植被的占用。

(3)动物保护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出现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②采用低噪声的机械等施工设备,禁止随意大声喧哗等高噪声的活动,减少施工活动噪声对野生动物的驱赶效应。

③尽量利用原有田间道路、机耕路等现有道路作为施工道路,减小施工道路开辟对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破坏范围和强度。

④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扰动区域及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原生态恢复,恢复野生动物生境。

⑤项目施工活动尽量避开鸟类迁徙季节,以最大程度降低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⑥配备专业人员实时监测,发现受伤动物及时救助。

2、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2)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3)优化施工方案,产生高噪声影响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合理安排工期,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临近居民区的施工禁止在夜间进行。

(4)加强施工车辆在施工区附近的交通管理,当车辆途经附近居民点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以减少施工车辆行驶对沿途居民点的噪声影响。

3、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输车辆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

(2)施工期间进出工地的物料运输车辆,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并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

(3)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4)施工结束后,按“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立即进行空地碎石铺装或者进行绿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4、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临时租用附近村庄民房或工屋,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的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处理。

②施工废水、施工车辆清洗废水经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③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开雨季土石方开挖作业。

④落实文明施工原则,不漫排施工废水,采取有效的拦蓄措施,防止施工废水进入附近水体。

5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及效果

(1)新建输电线路塔基开挖多余土方应在塔基征地范围内进行平整,同时在表面进行绿化恢复。

(2)废旧塔材、绝缘子、间隔棒等废旧材料属于可重复利用材料,由施工单位现场收集交由建设单位回收再利用。

(3)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雨、防飞扬等)。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运出。

(4)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再次进行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施工期“三场”设置的控制措施

(1)选址要求

工程“三场”本项目仅涉及施工站场中的牵张场和跨越场,对两个场地的选址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输电线路牵张场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处,主动避让林木及耕地,并远离线路附近的村庄。

(2)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对“三场”占地区域进行定期洒水,减少干燥天气扬尘产生量。

②对“三场”区域进行篷布遮挡,减少扬尘产生及水土流失。

③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施工设施,并进行植草绿化或恢复原有植被,尽量选择当地常见树种进行绿化。

工程“三场”在施工期只要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执行,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7、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责任落实单位及期限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大气、地表水、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的责任主体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具体负责监督,确保措施有效落实;经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运行稳定性、生态保护的可达性,在认真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8、施工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在林火高发季节,应对项目施工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查火灾隐患,严管火源,加强防范;

②要及时增加临时护林人员,加大对项目施工区林区的巡护力度,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实行重点防范,严防死守。

③应设置防火警示牌,同时设立群体监督举报电话,积极对有关人员进行劝告和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教育,防止带入火源。

④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护林防火的宣传工作,强化火源管理,降低火灾隐患。

1、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运行期需对线路沿线及塔基进行定期巡查及检修,应对线路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对工程周边区域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本工程不涉及鸟类迁徙通道。为减少工程建设对鸟类的影响,建议工程运营期加强线路巡护,观察是否有鸟类飞越或受到碰撞致死或受伤的情况,如发现有鸟类撞伤、撞死的情况应及时和当地林业部门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2、运营期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用各种电气设备及金属配件(如保护环、垫片、接头等),以减少高电位梯度点引起的放电;使用合理、优良的绝缘子来减少绝缘子的表面放电,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

(2)优化导线的相序排列方式及杆塔形式,合理选择导线直径及导线分裂数,并提高线路的加工工艺,降低线路周围的工频场强;采用良导体的钢芯铝绞线,减小静电感应、对地电压和杂音。

(3)线路选择时已避开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架空输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公路、树木等的距离,必须满足《1***0kV~7***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注册后查看5-2****0)相关要求,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4)为避免将来规划线路路径附近建设民房,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0kV 架空线路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1**$3m 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杆塔外缘向周围延伸 1**$3m 所形成的区域、拉线基础外缘向周围延伸 3m 所形成的区域;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永久性建筑物。

(5)在输电设施危险位置及居民区附近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并做好警示宣传工作,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

(6)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加强巡线,检修维护,防止部件老化引起电晕噪声加强。

4、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输电线路不产生废污水,不会对项目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

5、运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运营期本工程不产生大气污染物,不会对项目周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6、运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线路检修的退运物资由建设单位回收处理,综合利用。

7、运行期环保施责任体及实施效果

本项目运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责任主体为建设运行管理单位,建设运行管理单位应严格依照相关要求确保措施有效落实;经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运行稳定性、生态保护的可达性,在认真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电磁及声环境影响能满足标准要求。

8、运行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要求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对线路进行定期巡查及维护,保障线路的正常运行,防止线路运行故障、倒塌等环境风险的产生。

②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工程设计方案,并根据项目类型和环境风险防控需要,提高运营期间的环境风险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的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4**$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1号令《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不需公开征求公众和团体意见。




附件下载


咨询热线:400-788-2018 © 1998-2022 天天标讯(TTBX)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15号银象花园6幢11903号  陕ICP备2022006294号-1  陕B2-20220119